相信每个摄影师都经历过这样一件麻烦事:辛辛苦苦修好的照片,导出或发到网上后,发现颜色变了,或变得极为黯淡,或变得异常鲜艳。

本篇教程分为“理解原理”“实际操作”两部分,教大家如何正确设置软件的色彩模式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原理上解释这些色差产生的原因。



理解原理


想弄清这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理解4件事:

  • 颜色模式(或称“颜色模型”)

  • 色彩空间标准

  • 颜色配置文件

  • 色彩深度



1. 颜色模式

自然界中有那么多颜色,为了科学并量化地将这么多的颜色表达出来,人们创造了颜色模式。我们日常所见的RGB、CMYK、LAB、HSV等等等等都是不同的颜色模式。不同模式表达颜色的方式不同,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色域)有所区别,其中RGB颜色模式所能表达的颜色几乎涵盖了人眼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也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颜色模式之一。

关于这些模式的具体细节不做多讲,与我们后期修图无关。


2. 色彩空间标准

有了颜色模式的限制,我们便确定了以何种方式来表达颜色。但尽管如此,以RGB颜色模式举例,对于某一指定的色彩,它所对应的RGB数值究竟是多少,不同机构也给出了不同标准,例如:

美国惠普公司与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色彩空间标准sRGB(standard Red Green Blue);

Adobe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标准:Adobe RGB

此外还有苹果公司此前推出的Apple RGB、新推出的Display P3(保持与sRGB相同的Gamma曲线)、色域更为宽广的ProPhoto RGB以及其他一些不多见的基于RGB模型的色彩标准。

这几种色彩空间标准的色域图如下:


350277735.jpg


如图所示,从色域的广度上讲,ProPhoto RGB > Adobe RGB > sRGB,本文之后也将以这三种最常用的色彩空间标准举例说明。

上述原因,反过来思考一下,给出一个RGB值,在不同的色彩空间标准下展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这种不同,便是导致我们日常修图导出后颜色偏差的第一种原因。

我再说得通俗些让大家透彻理解这个颜色偏差的原因:

一张彩色电子照片,假设它的色彩模式是RGB(也就是我们通常在图片属性中所看到的“色彩空间:RGB”),它的每个像素点都记录着相应的RGB值,用于色彩的表达。如果这张照片在sRGB的色彩空间标准下展现的颜色是我们希望的样子,但我们使用ProPhoto RGB标准的方式去解读这张照片,所看到的颜色便会发生明显的偏差,反之亦然。

日常中,很多人喜欢用ProPhoto RGB或Adobe RGB这些色域更广的色彩空间去进行图片后期,而在导出照片时没有将图片转换为sRGB标准,依然保持ProPhoto RGB或Adobe RGB标准,意味着图片需要在这两种显示标准下才会展示出我们想要的效果。但许多设备、网站、图片社区等都是只能以sRGB标准去展示一张照片,因此这张照片发生了巨大的色彩偏差: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如上图所示,最左侧是我们修图时看到的颜色,也是我们希望照片最后在网络上所展示的颜色,当我们导出时只要将其转换为网络通用的sRGB标准,那么它便会显示出这正确的颜色效果。但如果我们没有进行转换,如右侧两张所示,都会发生不同的颜色偏差,由于Adobe RGB与sRGB的色域相差没有太多,因此只是一种肉眼可见的轻微偏差,而ProPhoto RGB的色域远大于sRGB,因此表现出的色彩偏差十分明显。

但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及软件都可以用比sRGB的色域更广的标准去读取一张照片,这种原因导致的色差也在逐步降低,例如用苹果设备Macbook Pro去读取一张ProPhoto RGB标准的图片已经可以将色差降到十分轻微的程度,如下图所示: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注意图中的轻微色差,主要体现在暗部青色的变化,而倘若使用色域更广的专业显示器,也许连这种轻微的色差都会变得不存在了。但这并不可取,因为不是每个人的显示器都可显示这么广的色域,图片发在网上也是分享给他人观看,因此这种可避免的色差我们应尽可能将其消灭掉!至于如何避免这一问题,我们等下说。



3. 颜色配置文件

刚刚已经说到,为了避免图片显示时颜色的偏差,我们需要明确一张图片应以何种标准进行展示。正因如此,一种内嵌在图片中的颜色配置文件应运而生,它会“告诉”你的设备,应该以何种色彩空间标准来显示这张照片,从而避免色彩的偏差。而没有颜色配置文件的图片,在显示时会以设备默认的标准进行展示,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差。比如我们电脑中的图片浏览软件,一般会默认使用sRGB的标准来读取一张没有颜色配置文件的图片,photoshop这种可以进行颜色设置的高级软件会默认以当前的工作空间颜色标准来读取一张没有颜色配置文件的图片(未设置询问的情况下),这便是导致我们日常修图时颜色偏差的第二种原因。

也许这么说大家还是觉得有些复杂,我下面举个例子,让大家亲眼感受下。

同样是这张图片,我们用Macbook Pro普通的图片预览方式看到的效果是这样的: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但如果这些图片没有嵌入配置文件,我们用相同方式浏览这几张不同色彩空间标准下的图片,效果是这样的: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区别十分明显,因为当我们嵌入了配置文件时,明确告知了软件应该以何种标准来读取这张照片,尽管大部分软件可能无法使用ProPhoto rgb这么广色域的方式去读取,但也会尽其所能去运用远超sRGB标准的方式去读取,以尽量减小色差。而倘若图片没有嵌入配置文件,那软件将默认运用sRGB的标准去读取这张照片以减小色差(我猜软件开发者大概认为大部分照片都是以sRGB标准存在的,这样做可以最大概率地避免色差),但结果便会导致如图所示的巨大色差。

至于如何避免这一问题,我们等下说。


4. 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近似理解为色彩的密度,单位是“位”(bit)。如果把色彩比作楼梯,色彩空间的选择决定了这条楼梯的长度,而色彩深度的选择便决定了这条楼梯的阶梯数量,也就是过渡的细密程度。因此更高的色彩深度有助于我们在修图时避免出现颜色过渡上的问题,例如色彩断层,通常我们摄影后期涉及到的色彩深度是8位、16位这两种。

在修图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16位色彩深度进行处理,以避免过渡上的问题,但如同色彩空间标准中的ProPhoto RGB一样,虽然我们修图时会选择这些更为丰富的展现方式,但最后输出展示到网络上时,sRGB标准配合8位色彩深度的形式最符合人眼所能识别的绝大部分颜色,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图片展示标准。若在网络用图的输出过程中忘记将16位转为8位,有时也会产生前文所述的类似的色差问题,但如今绝大部分展示设备的技术已经几乎可以忽略这一问题,但我依旧建议大家养成习惯进行转换,具体方式见下文。



实际操作


理解了颜色模式等各个概念以及色差产生的原因,接下来教大家如何设置日常使用的图片处理软件以消除这些色差。


1. PS

第一步:打开PS → 编辑 → 颜色设置,将参数设置如下,点击“确定”,重点参考红框内容。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注:这一步主要是将PS的工作空间调整到ProPhoto RGB,以使得后期处理过程中的色彩更为丰富,尽管肉眼可能难以辨别这其中的区别,但这也会有微弱的好处,并且几乎不会影响运算速度。同时下方关于配置文件的选项都选为“询问”,这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尤其是当图片缺少配置文件时,PS会默认以工作空间的色彩标准进行照片读取,在目前的设置模式下,也就是会默认使用ProPhoto RGB来读取图片,从而可能导致色彩错误,具体操作及补救措施如下面两张图所示(以未嵌入颜色配置文件的sRGB标准图片为例):

▼ 询问状态下的正确操作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 未询问状态下的正确操作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这两种操作的精髓都在于将正确的RGB文件配置给缺少色彩配置文件的图片,从而还原正确色彩。

第二步:导入照片进行后期调整。

第三步:完成后期处理后,删除多余图层,保留最终效果的单一或少量图层,尽可能不多于3个图层,然后点击:文件 → 存储为,按下图所示设置保存一张无压缩的TIFF格式大图留底,这很重要,日后务必保存好,它就相当于胶片时代已经冲洗好的底片: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第四步:点击文件 → 导出 → 导出为,打开如下所示对话框,并将长边改为一个小的像素进行压缩,便于网络分享,我一般建议1200、1500、1920这三个数值中任选其一,同时短边会根据长边的变动而自动调整,同时下方勾选必要的参数,尤其是转换为sRGB与嵌入颜色配置文件务必勾选: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注:关于小图的导出有3种方式,上述方式是我最喜欢的方式,但会丢失EXIF信息,以及dpi被自动更改为72,介意的影友可以尝试下述两种方式:

备选方案1:

  • 点击图像 → 图像大小,先将图片长边改为一个较小值进行压缩;

  • 点击图像 → 模式,勾选8位/通道,将色彩深度转换为8位;

  • 点击编辑 → 转换为配置文件,将目标空间的配置文件选择为sRGB IEC61966-2.1;

  • 点击文件 → 存储为,格式选择为JPEG并勾选嵌入颜色配置文件sRGB IEC61966-2.1,此处需留意是否显示为sRGB IEC61966-2.1,若显示其他内容则证明上一步转换为配置文件出了问题没有成功,需再次尝试检查原因;

  • 在新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品质选为最佳,并点击“确定”,导出完成。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dpi会保持不变,不会被压缩为网络分享的72,同时EXIF信息也是齐全的。

备选方案2:

点击文件 → 导出 → 存储为Web所用格式,按照下图所示进行选择,重点是将长边压缩,并勾选转换为sRGB及嵌入颜色配置文件: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对EXIF信息有多种选择,但dpi也会被自动压缩为72。


2. ACR

ACR的设置适用于喜欢使用ACR进行Raw原片处理的朋友,与PS的设置进行匹配。

第一步:我们用ACR打开一张Raw格式照片,并点击下方红框所示信息进入设置对话框: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第二步:按如下参数进行设置,重点参考红框内容,便于将Raw格式原片转换为我们想要的参数后在PS中打开: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第三步:在ACR面板中对Raw原片进行调整后,点击“打开图像”在PS面板中打开图片进行后续处理,无缝衔接。


3. Lightroom

Lightroom的设置适用于喜欢使用Lightroom进行Raw原片处理的朋友,与PS的设置进行匹配。

第一步:我们用Lightroom打开一张Raw格式照片,并点击上方Lightroom → 首选项进入设置对话框;

第二步:按如下参数设置Lightroom,重点参考红框内容: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第三步:在Lightroom面板中对Raw原片进行调整后,右击图片 → 在应用程序中编辑 →在Photoshop中编辑,图像会跳转到PS面板中,无缝衔接。以上便是后期常用软件的全流程色彩设置以及原理,希望大家不仅要了解如何设置,也要尽可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置,这样有助于最大程度上避免色彩偏差的出现。当然,不同的显示器材之间也会存在物理原因的色差,而并非我们操作上的问题,这些由于硬件问题而产生的色差,可以通过专业校色仪进行修正,具体方法可自行搜索,而一些比较专业的显示器即便不进行校色,也可基本上满足摄影爱好者的日常需求。


商务合作、交流学习请直接私信:lyt19940610

关注公众号,发现更多摄影干货!



350277502.jpg